时间:2023-05-26 01:03:11 | 浏览:60
01
有一个水果现在正当时
也是很多小朋友的“心头爱”
那就是——
“橘子”
就连课本里
都少不了它们的踪迹:
冰心的《小桔灯》
和朱自清的《背影》
等等!
你还记得
学的是“桔子”还是“橘子”?
橘
桔
哪一种写法
才对?
“桔”与“橘”本来是两种不同的植物。橘,读jú,本为树名,即橘子树,果实红黄色,果肉多汁,味甜酸,是一种常见水果。也称其果实。桔,读jié,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可入药。也称桔梗。不过,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把“桔”当作了“橘”的“俗字”。在这个义项上,“桔”也读成了jú。
在古代文献中,“橘”“桔”两字“井水不犯河水”,使用“泾渭分明”,从不混搭在一起。
据学者研究,“橘”“桔”两字的纠缠大约始于明末清初。还有学者说,把“橘”写成“桔”也可能与民间习俗有关。在现代经典文献中,也有以“桔”代“橘”的用例。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冰心的《小桔灯》,在现代植物学书籍中,也能找到以“桔”代“橘”的例子。然而,在国家标准性文件中,被认可的还是“橘”。
在历来的国家标准性文件中,“橘”字的地位“稳如泰山”,从未动摇过。“橘”既未当成“桔”的异体字废除,也没有简化成“桔”。(1977年颁行、1986年废止的《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(草案)》中,曾将“橘”简化成“桔”)历来的各种工具书,也都是把“橘”当成正体字,而把“桔”当成它的“俗字”。
所以,在书报刊等正式文献中,还是建议不要把“橘”写成“桔”。
02
柑橘,作为秋冬最常吃水果,非常受欢迎,它的维生素C含量通常有20~30mg /100 g,比冬天里另两个水果明星——苹果(1~5 mg /100g)和梨(4~8mg /100g)可要多多了。
在缺少新鲜果蔬的冬季,橘子绝对是很好的维生素C来源,基本上一个中等大小的橘子,就能满足孩子每天一半的维生素C需求。
而且,柑橘中还含有丰富的钾、类胡萝卜素,以及橙皮素、柚皮素等等,它们都是对健康有益的成分。
然而,果蔬“江湖”中有关橘子的“风言风语”实在太多,让不少家长对孩子吃橘子这件事儿顾虑重重。
吃橘子会不会上火?变成“小黄人”?橘子里的白瓤多吃有益?橘子和牛奶不能同食……
一起来看↓↓↓
01
吃橘子容易“上火”?
所谓“上火”,是古人对一类身体感受的归纳总结。很多人吃橘子之后就会上火,牙龈红肿,嘴巴溃疡……就说是上火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其实,对于橘子来说,出现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是——橘子中的糖分含量高。毕竟橘子的含糖量也有 10% 呢!
吃太多橘子, 意味着就会摄入大量糖分。高糖分会让嗓子发干发涩;有一些敏感的人,还可能因为橘子中的果酸,感到牙龈和胃部不适。如果吃完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,这些食物残渣、糖分就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滋生,引起炎症,初期可能表现为牙龈发炎,主要特征是牙龈红肿、容易出血、有胀痛。
这些是不是很像孩子吃了水果后感觉“上火”的表现?
02
吃橘子会变成“小黄人”?
橘子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,如果经常吃很多橘子,人体就会摄入太多胡萝卜素,人体代谢不掉,血液中的含量过高,就会导致皮肤变黄,这种情况被称为“高胡萝卜素血症”,也叫“橘黄症”,这种症状的典型表现就是手掌、足底明显变黄,严重的甚至全身的皮肤会变黄。
不过,它只会短时间地影响颜值,并不会影响健康。只要暂时不吃黄色的橘子,过一两周就能恢复正常,一般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。
而且,除了柑橘(橘子),胡萝卜、南瓜、木瓜、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萝卜素也含量丰富,如果吃很多,也会变成“小黄人”。
03
橘子里的白瓤多吃有益?
橘子上的白色丝状物叫做橘络,又称橘丝、橘筋。橘络其实也是一种果皮,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膳食纤维,此外还有些植物多酚类物质。
虽然确实有些营养,但考虑到每颗橘子白瓤的量实在太少,因此如果孩子不接受,也没有必要为了追求营养强迫孩子必须吃掉。
04
吃橘子不如喝橘汁?
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喜欢吃橘子,又怕孩子维生素C摄入不够,便想要给孩子榨橘汁。
但事实上,橘子榨汁后,膳食纤维几乎都被过滤掉了,而且糖分太多,对健康非常不利。
其实不仅仅是橘子,对于所有的水果来说,喝果汁和直接吃水果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:
向上滑动阅览
果汁制作过程中往往过滤掉了其中部分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素,其中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也受到不小的损失。
水果中的糖在水果里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果汁中的糖,榨汁后就属于游离糖了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把“游离糖”的摄入量控制到每天50克以内,最好是低于25克。而果汁又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喝很多,因为果汁的饱腹感要差很多,所以一不小心极容易摄入大量的能量。
大量研究显示,喝果汁有促进发胖和增加糖尿病风险的趋势。对于孩子来说,还会增加龋齿的风险,导致儿童蛀牙。
水果是固体状态,需要咀嚼,饱腹感强,胃排空的速度较慢;而果汁是液体状态,不用咀嚼,饱腹感差,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,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,血糖上升也快得多。
05
橘子和牛奶不能同食?
每年秋冬,橘子都会“频上热搜”:
那么问题来了,橘子和牛奶为什么不能同食?二者应该间隔多久?
据医生介绍,牛奶和橘子等酸性水果同食,牛奶中的蛋白质与橘子中的果酸维生素C相结合而凝固成块,这样会影响消化吸收,也会引发腹胀、腹痛、腹泻不适。
因此, 应在喝完牛奶1小时后再吃橘子。
而且除了牛奶之外,橘子也不能和鸡蛋、豆浆、虾蟹等高蛋白食物一起吃,原理同上,一样会使蛋白质凝固,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和消化。
03
了解了关于橘子的各种“流言蜚语”,想要痛快享用美味,还有个事一定要留心:橙子、橘子若遇到气球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爆炸!
不久前,浙江义乌消防救援支队做了一次实验,消防员将橘子皮挤出汁液滴在气球上,气球瞬间爆炸了。
不仅如此,刚剥完橘子的手触摸到气球,气球也爆炸了。
为什么橘子会引爆气球?
专家指出,橘子、柚子等橘子类水果的果皮中含有芳香烃类化合物,该物质对橡胶的溶解性很强,瞬间就能溶解掉。
而气球正是橡胶制品,当气球内部充满大量气体时,本身就承受着很大的压强,如果有一处被腐蚀变薄或破裂,就会让内部压强不均,从而发生爆炸。
所以,提醒各位家长:
孩子吃橘子、橙子、柚子、柠檬等柑橘类水果的时候,不要让孩子靠近气球。
孩子吃完水果后,剥过果皮的手要清水冲洗干净,将果皮扔进垃圾桶内,才能接触气球。
04
秋冬流感高发,柑橘类水果也是水果中的“抗咳神器”,如果家里有条件,平日里可以给孩子这样吃水果,帮助他们止咳润肺。
盐蒸橙子
止咳化痰
橙子洗净后用盐水浸泡20分钟,在其顶部平切一刀,形成一个盅,在露出的果肉上撒少许盐,用筷子戳几个洞,然后将切下来的“盖子”重新盖回去。
将橙子放进碗里蒸,水沸后再蒸15分钟;蒸好后去橙皮吃果肉,碗底的汁水最好也一起喝掉。
烤橘子
清火化痰、防血栓
首先将1-2个橘子洗干净,在40℃-50℃温水中浸泡约1分钟。然后将橘子擦干(至表皮完全无水分),放入微波炉内,热1-2分钟至微焦。
这样橘子皮中的挥发油、橙皮甙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等,就可以渗透到橘子里去,既达到了冬季养生美容的效果,又不会上火。
冰糖柚子皮
止咳润肺
用细盐擦洗整个柚子皮,把表面残留农药清洗掉。柚子肉取出,柚子皮切薄片,放进盆里,放水、盐浸泡一个小时,中途用手抓干水,再接着泡,来回3到4次,可去除苦味。把柚子皮放到太阳下或通风好的地方晾干。
用剪刀把柚子皮加工成15毫米的小细条放入锅里,再加入300-400毫升的水、50克左右的冰糖。先用大火烧开,然后用小火煮至收干水分。用烤箱或微波炉来回烤大约8分钟。倒入碗中,待凉到不烫时就可以给孩子食用了。
来源:首都教育、消费指南杂志
01有一个水果现在正当时也是很多小朋友的“心头爱”那就是——“橘子”就连课本里都少不了它们的踪迹:冰心的《小桔灯》和朱自清的《背影》等等!你还记得学的是“桔子”还是“橘子”?橘桔哪一种写法才对?“桔”与“橘”本来是两种不同的植物。橘,读jú
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都以为“桔”是“橘”的简写字。其实是不对的。之所以大家有这样的误解,可能与一次文字改革有关系。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《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(草案)》中曾明确把“橘”简化为“桔”使用。但是,到了1986年又在《<
日常生活中,我们在商场和水果店,经常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水果,有些水果我们总是会傻傻分不清。就是分得清,也搞不懂它们是什么关系,比如柚子、橙子、橘子、桔子、柠檬等等。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,那就是“贵圈真乱”。那么这些水果到底是什么关系呢
我再向外看时,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。过铁道时,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,自己慢慢爬下,再抱起橘子走。到这边时,我赶紧去搀他。他和我走到车上,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。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,心里很轻松似的。过一会儿说:“我走了,到那边来
柑和橙树是不同的果树,所以也是不同的水果哦柑子柑子的表面很粗糙,外果皮比较宽松,中果皮与内果易于剥离。果实较大,近于球形。皮显黄色,橙黄色或橙红色,果皮较厚,剥皮稍难,耐储藏。柑子的口感是甜酸适度,水分足。橙子橙子外果皮则比较光滑,而且包得
这是橘子,这也是桔子,有什么区别吗?这两个字说的到底是不是一种水果?橘子平价好吃的平民水果。它的历史上的花样很多,故事也很多,它在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几种水果之一。早在大禹的时代,就已经有柑橘作为贡品的记载了。“尚书”中说,岛夷卉服,厥篚织
橘子是我们生活中,大家都喜欢吃的一种水果。平时挑选橘子也是有技巧的,如果不会挑选橘子,运气不好的话,会买到又涩又酸的橘子,吃起来是那叫一个难以下咽,今天小编就大家如何挑选橘子,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。看大小其实有大部分人都不知道,水果也是分
橘子给贤买衣服,小贤报怨穿不完;橘说看到男装店,不由自主往里钻;贤说为啥老是买?谁让贤是橘的男;这话说的多虚伪,谁见过情侣这般?橘要看到新款式,肯定买下送小贤;橘子让贤试大小,小贤非要里屋换;橘说咱俩啥关系?并非第一次看见;贤觉得不好意思,
小贤也真够奇葩,干活戴头盔干啥?橘子过来打一下,小贤怕被橘打傻;贤正在打包衣服,橘让打完出去下;橘子又买部手机,小贤唠叨一路了;橘子已有四五部,要这多手机干嘛;原来橘子为贤买,小贤手机老是卡;以后让贤多做事,新手机绝不会卡;小贤一听给他买,
#秋日生活打卡季#教学目的 1、通过作画让小朋友了解桔子的特点。 2、引导小朋友体验拓印,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。 3、培养小朋友动手操作的能力,让小朋友体验自主、独立、创造的能力。教学工具素描纸、海绵拓印棒、水彩笔、水粉颜料教学引导秋天到,
全国各地,从北到南,没有不爱吃桔子的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我们早就摆脱了“橘生淮北则为枳”的限制,现如今,无论是个大浑圆的丑桔,还是一口一个的砂糖橘,全国到处都有,桔子可谓是“国民水果”之一了。但“桔红是非多”,江湖上关于桔子的流言真不少,真真
柑橘类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通常有20~30mg/100g,比冬天里另两个水果明星——苹果和梨可要多多了。不过,桔子虽然营养丰富,也不可以一次性吃太多。这些和桔子有关的小知识一起了解via科普中国来源: 浙江发布
到了这个季节,橘子就开始登陆市场。橘子一瓣一瓣剥开,个头不大,果肉很软,味道又甜,很受大家喜欢,不少人轻飘飘一吃就是两三斤。然而,不少人对吃橘子依然顾虑重重,有人说,最好不要吃橘子,原因是因为橘子性温,容易“上火”;还有人说,现在的橘子这么
到了这个季节,橘子就开始登陆市场。橘子一瓣一瓣剥开,个头不大,果肉很软,味道又甜,很受大家喜欢,不少人轻飘飘一吃就是两三斤。然而,不少人对吃橘子依然顾虑重重,有人说,最好不要吃橘子,原因是因为橘子性温,容易“上火”;还有人说,现在的橘子这么
到了这个季节,橘子很受大家喜欢,不少人轻飘飘一吃就是两三斤。然而,不少人对吃橘子依然顾虑重重,有人说,最好不要吃橘子,原因是因为橘子性温,容易“上火”;还有人说,现在的橘子这么好看,都是染色了的;还有人担心,橘子吃多了,会变成“小黄人”,不